你覺得你夠了解你自己嗎?你所認為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,是否相似呢?為什麼我們常常在事後不滿意自己所做的決定呢? 我想,這大概是因為我們不夠真正的了解自己
記憶中,在高三以前,我好像從未認真的思考過,自己喜歡的是什麼,以後想要的是什麼
上大學選填志願,只知道自己不喜歡生物和化學,所以填的都是工學院的科系。進入了大學,按著系上的必修選修科目選課,另外加上幾門「傳說中很甜的選修課」,就這樣,在應付中把大學四年走過。
上研究所,開始稍微有比較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,不過當時選擇的依據,比較是依照當時熱門的職缺來思考,最終選擇的是和生醫、半導體相關的系所和實驗室。
出社會後,第一份工作的選擇完全是利益導向,起薪較高的科技業是唯一選擇,興趣和理想被理所當然的擺到後面。職涯的第一站,就是竹科AUO。
20歲的自己,追求的是財富
25歲初入職場,每天隨著竹科的車潮上班下班,騎著車往返公司和租屋處的路上,看著路上一輛輛進口車,心裡總想著,依照我現在那少少的薪水,又不像以前有股票分紅,是要做到何年何月能才買車買房啊~~
於是我開始尋找「創業」、「投資理財」的書來看,像是「富爸爸窮爸爸」、「富爸爸教你辭職創業」等等這類的本,都是我那時閱讀清單上的熱門書籍。
這些書不看還好,一看之後就開始想東想西了~~ 再加上那時候對於工作內容實在找不到熱情,於是辭職回役的念頭就萌生了,工作一年半後,我就毅然放棄國防役離開AUO,選擇回到軍中,把我欠國家的兵役還完。關於回役的故事,在這篇文章有詳述。
不斷嚐試後才發現,自己真的不太了解自己
離開友達之後,我開始不斷嚐試各種不同的工作,包含員工人數上百人,當時準備上市櫃的醫療器材公司、在海峽兩岸有多個工廠的玻璃加工公司、員工僅數十人的鞋業,我都試過,不過待的時間都不長,最多也只有將近兩年。
幾次轉換跑道的經驗下來,我發現:
認識自己,雖然是再簡單不過的四個字,但卻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,因為在我們所想像的「喜愛的事情」上,其實常常都有很多假設的前提,必須在假設前提為真的情況下,我們的想像才會比較貼近事實。
例如,10年前在我回役退伍前準備找工作的時候,我設定的求職目標是醫療器材產業的研發人員,因為我覺得研發醫療器材這件事,可以幫助到人,是一份很意義,也能讓自己常保熱情的工作。
但是我忘了一件根本的事情,從小到大,我對生物和化學這兩個科目根本就一點興趣都沒有,而且弱到爆炸,從高中時期開始,這兩科就完全是半放棄的狀態
所以,當我很努力的通過面試,進到一家準備上市的醫療器材公司時,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就陣亡了,因為工作上並沒有熱情讓我每天上下班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在騎車上。事實跟想像真的是有落差的~~
35歲開始的業務職涯
經歷過創業這一遭,對於工作自主性這件事,就變得非常重視,因此,在35歲重回職場,我的考慮選項就都是工作比較有彈性的業務工作。
我以為,走過創業這一遭,業務工作我應該可以勝任
結果,我還是不夠了解自己。 的確,走過創業這一遭,累積了不少找供應商的經驗、和通路洽談的B2B以及擺攤零售的B2C經驗,拜訪客戶、報價追單這些事情,我大概都已經能夠應對。
但是,又是這個「但是」,我一直沒有體認到,我的個性,還是真的不適合當業務啊~~
一來,我本來就不是很喜歡跟人Social的類型,二來,我的固定心態(這一篇有提到) 讓我時時都很在意別人的看法,心情常常很容易受到客人一言一行的影響,所以重回職場從事業務工作的這兩年,其實過得蠻不快樂的~~
重點在於不夠認識自己
原來,種種的不快樂,都源自於對自己的內心認知不足,或者是認知錯誤。
我們內心深處所需求的,和我們自認為我們想要的或是需要而去追求的事物,往往是有所落差的。這樣的因,幫自己的人生劃錯重點,就會導致得到不滿意、不快樂的果。
該如何探尋自己真正的期望
好了,那我們究竟該如何探尋自己真正的想望呢?
首先,我們可先寫下自己人生短、中、長期的目標。例如10年、20年、30年後的目標和想像中的理想生活。並且盡可能真實的,把要達成目標所需要做出的努力、取捨、付出了什麼,可能得到什麼,詳細的條列出來。
理論上我們所寫下的目標和理想生活,都應該可以為我們帶來快樂
接著,閉上眼睛,想像自己搭上了時光機,來到10年、20年或是30年後,自己已經達到了當初所設定的目標,但是也如同計畫中所列的,得到了一些,也失去了一些。
例如,我坐著時光機來到10年後,我大約48歲的時候~~
45歲的我,兩個兒子都長大了,大兒子18歲離家上大學,小兒子也已13歲上國中。工作早已不是外商業務,做的是花了三年時間不斷累積,終於展開的個人品牌工作,雖然薪水不是挺多,但過日子算有餘裕。8年來存了一些好股票,終於有了一點點的小資產。
不過,也由於我選擇了這條路,所以我的收入可能比當年我的同學們都少了許多,或許只有二分之一,甚至是三分之一,沒有名車豪宅,只能量入為出,較為平淡的過日子。
僅管如此,那時候的我,覺得很慶幸自己在孩子年幼的時候,選擇的是家庭多一點而不是工作多一些,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,完完全全的伴其左右,為親情的帳戶存下了滿滿的資產。並且,身體健康也還不錯~~
嗯~~ 想到這裡,我覺得,沒錯,這就是我想要的,於是,我坐上時光機回到現在……
接著,大家應該知道該怎麼做了~
把剛剛所條列的目標和需要努力的清單好好再看一次,然後,就一步一步的走上這條自己所設計的人生路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