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上次看了Dr. Carol Dweck 在TED 上的演講「The power of yet」之後,知道人有兩種不同的心態,對於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力。對於她的理論很好奇,所以特別也去把Dweck教授的著作「心態致勝 Mindset」找來看。
這本書的書名,算是蠻生硬的,可能會讓絕大多數的人,光是看到書名就卻步了。不過,事實上,Dweck教授在書中舉了非常非常多她在研究上遇到的案例,並且在各種不同領域都有著墨,包括孩子的教養、人際關係(友情、愛情、婚姻)、運動界、企業界等等。
看完之後,收穫真的很多。
我們心中的固定心態
首先,我很驚訝的發現,原來,絕大多數的人,都同時擁有「固定心態」和「成長心態」。
當然,我也不例外。我的「固定心態」,讓我始終想要在各個方面證明自己的能力,希望獲得認同。同時,我的「成長心態」,讓我不安於現狀,不甘於平凡,不斷的鞭策自己學習成長。
書只翻了三分之一,我就找到了這些年來,自己常常覺得不是很快樂的原因,原來就是「固定心態」的我,原來,我一直以來都是這麼盼望著被摸頭的啊!也難怪我會常常這麼在意別人的想法,如此介意別人的一言一語,甚至常常因為某個人生過客不經意的評論,而讓自己心情低迷。
孩子的固定心態
身為父母,我們都希望能夠給孩子最好的,都希望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強而有力的心理素質,讓他們在將來能夠有毅力、有勇氣去面對挑戰,克服困難。
我們可能看了很多教養的書,上了心靈成長的課,在日常生活中,努力的想要應用所學,將正面的成長心態帶給孩子。
不過,在不知不覺中,我們可能常常誤將不那麼適切的言辭傳達給了孩子,而讓「固定心態」在孩子心中默默萌芽。
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書中的例子:
九歲的伊麗莎白正前往參加她的首場體操比賽,瘦長、柔軟、有力,她很適合體操,也很喜愛體操。當然,比賽令她有點緊張,但她很擅長體操,並且有自信能做好,甚至已經想像要把贏得的獎牌掛在房間的什麼地方。
第一項競賽是地板項目,伊麗莎白第一個出場,雖然表現不錯處於領先,不過,在其它選手陸續上場後,分數開始變化。她在其他項目的表現也很好,但不夠好到足以勝出。傍晚,全部賽事結束,她沒有贏得任何獎牌,難過極了。
如果,你是伊麗莎白的父母,你會怎麼做?
1.告訴伊麗莎白,你認為她是表現最好的一個
2.告訴她,她被奪走了理當贏得的獎牌。
3.告訴她,體操其實不是那麼重要。
4.告訴她,她有能力,下次一定能夠勝出。
5.告訴她,她的表現確實沒有資格勝出。
你的答案是哪一個呢?
讓我們來看看書中的解析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