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爸爸媽媽,我不想要再去上這個課了。」你也曾聽到孩子說要放棄一件事感到很緊張嗎?總擔憂孩子遇到事情的反應,會影響他的長遠發展。
事實上,父母確實該特別注意孩子的放棄反應,了解他在什麼時間點、面對什麼事情,因為什麼原因而放棄。因為每一次的放棄,都將會為他爾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,添增了舉手投降的可能性。
我身為兩個孩子的雙寶爸,總結了過去這幾年陪伴孩子的經驗,透過今天這篇文章,想和你分享我如何看待與面對孩子每一次的放棄,並趁當下機會教育,提升孩子的挫折容忍力。 【註1】
希望能幫你在遇到孩子對你提出投降的時候,能有一些些想法與參考,找到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。
為什麼孩子會容易想要放棄?
孩子放棄事情的原因一:沒有找到真正的興趣
孩子沒有找到真正的興趣是指,孩子並不是真心的喜歡當下所從事的活動,或許只是因為同伴喜歡,所以才跟著一起玩。又或者是因著父母的喜好而試著去體驗,可能內心並沒有真正的喜歡那個活動。
如果孩子放棄的原因是沒有找到真正興趣的話,我建議你可以先跟孩子聊聊,從旁了解他對於那件事的感受,究竟是出於內心喜歡而開始進行的,還是只是跟著朋友或是爸爸媽媽的安排而做的。
像我兒子前一陣子在我們的安排下,參加了一個線上的程式學習課程,課程內容的設計,是利用簡單好玩的小遊戲為基礎,一步一步的將一些程式的觀念帶進去,讓孩子能夠從中慢慢學到什麼是程式,程設的架構又是什麼。
課程的難度,會在每一個單元的挑戰中,逐漸提高。兒子在學習的過程中,一開始十分喜歡,不過也因為難度的提高,而導致卡關的次數和時間都提高許多,漸漸的,上課的興致就越來越低,終於在上課一個月後跟我說他不想學了。
當時,我並沒有責怪他,但是也沒有馬上同意他放棄。我花了一些時間,陪著他坐在電腦旁,在他卡關的時候,適時給予提示,幫助他一關一關順利度過。順利過關的同時,我知道他是開心的,而且馬上又有興趣想要接下去過關,於是我知道,他只是卡關了,而不是沒有興趣。
孩子放棄事情的原因二:父母鼓勵不夠
父母鼓勵不夠,是指爸爸媽媽沒有在孩子努力的過程中,給予適當,而且能夠有效推動孩子向前的驅動力。例如,在孩子有些微進步的時候,正面的讚美他的努力和進展,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個成功,正面的鼓勵都足以讓孩子繼續向前。
如果孩子放棄的原因是父母鼓勵不夠的話,我建議你可以在孩子努力的過程中,尋找任何一個能夠讚美孩子的機會,在適當的時機點,不論是用手勢、動作或是話語,主動而明確的對孩子表達讚許之意。
有一次,我帶兒子到公園練習棒球的時候,恰巧遇到兒子的同班同學也在公園玩,兒子的同學在旁邊看我們丟了一陣子之後,表示他也想一起玩,雖然他運動神經不錯,但是因為從沒打過棒球,所以我就小心翼翼的從基本動作開始教他。
在學習的過程中,其實他的動作一直不是很標準,所以丟出來的球沒什麼力道,不過我沒有放棄能夠給予鼓勵的機會,只要他的任何一個動作有進步,我都遠遠的對他比出大姆指,也因為這樣,他更有信心的持續練習,後來終於有了不錯的成果。
孩子放棄事情的原因三:孩子本身自信不足
孩子本身自信不足是指孩子對自己的自我認同不夠,通常會有兩種情況,一種是總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,而另外一種是對自己的自我要求太高,所以總認為自己的表現無法達到自己所設定的標準。
如果孩子放棄的原因是孩子本身自信不足的話,我建議你可以試著幫孩子設定目標,設定一些有些許難度,但是孩子能夠以自身能力,或是在大人不經意的協助下,就能夠達成的目標。
以我家的孩子來說,他剛學會玩撲克牌的心臟病的時候,常常都會找我們一起玩,不過想也知道,依我們大人身經百戰的身手,小孩們哪裡會是我們的對手,所以一開始常常會被我們電得金光閃閃,然後也會發脾氣,不想玩。
於是當時,我跟他定下規則,我不會在壓牌的速度上讓他,也一定會很認真跟他玩,不過我只能用左手來壓牌。這個條件對他來說,不但在某種程度上讓他有了競爭的能力,而且也不會讓他感到大人過多的退讓,換句話說,就還算是個「公平的比賽」。
於是,我們在這個前提下,順利開心的玩了下去,而他也在一次次的挑戰練習中,慢慢進步了。並且他也從中學習到了經驗,現在甚至也會如法炮製的帶著弟弟一起玩呢!
把孩子想放棄,當成挫折容忍力培養機會
父母不用過於害怕孩子放棄,更重要的是,如何在每次孩子想放棄時,引導他進行更多思考,同時也訓練孩子提升挫折容忍力。挫折容忍力是指在遭遇到挫折時,能夠告訴自己忘卻失敗,讓自己能夠繼續勇敢向前的能力。
當孩子想放棄時,父母除了釐清孩子想放棄的原因,對症下藥的去協助孩子,也能更進階的試著對孩子進行機會教育,例如你可以善用「說故事」的方式,用自己過往遭遇失敗,然後繼續努力向前的故事,來讓孩子獲得力量。
舉例來說,兒子先前剛進社區棒球隊的時候,因為和隊友都不熟識,也沒有教練的信任,所以一直都只能在場下坐冷板凳,即使是球技明顯不如他的隊友,也因為較早加入球隊,比他多了許多上場的機會。
那時候,兒子其實也常常感到灰心,但卻又不知道能夠如何努力。於是我就在腦海中搜尋了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經驗,找出了一個主題合適的經歷,用說故事的方式,慢慢告訴他爸爸我以前也曾經如此,而當時又是如何努力突破的。
故事的內容,可以稍加修飾或是加油添醋都沒關係,重點是要讓孩子能夠從你的故事中,學到「態度」,藉著故事讓他知道,他並不孤單,如此,他就會有足夠的勇氣能夠繼續向前,面對挑戰了。
推薦延伸閱讀:親子教養不用花錢?3 種實用的孩子潛能開發方法!(2)

結語:培養孩子挫折容忍力,成就他的快樂成長超能力
總結來說,孩子想放棄通常可能是因為對那件事情的興趣不足,而更多的原因是因為本身的自信不足,或者是在遭遇到挫折的時候,沒有得到爸爸媽媽適時的鼓勵。
不只是挫折容忍力,在孩子成長過程中,正向素養的養成是十分重要的,例如和自己正面的對話,讓自己在失敗過後,能夠再多嚐試幾次,或者是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去努力看看。另外,認為自己不是失敗,只是尚未成功的「成長型心態」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而要養成這些素養,需要父母在生活中時刻的陪伴和鼓勵,多說故事,多做給孩子看。善用故事能夠帶來的力量,讓故事所要表達的道理埋在孩子心中,然後用「做」的,親自做給孩子看,身教重於言教,這是真的!
平時,很建議讓孩子從一些居家活動著手,例如玩桌遊、看運動類的卡通或者是做些diy。這些活動都可以增加孩子勇於挑戰問題、挫折容忍力的素養。
我們可以在玩桌遊的過程中,訓練他們的觀察力和突破關卡的能力。在陪伴孩子看運動類型的卡通時,我們可以教導他們面對挫敗的正面心態。我們也可以在手作diy的過程中,培養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建議爸爸媽媽們都可以試試看喔!
參考資料:
【註1】挫折容忍力:一個人面臨挫折時免於行為失常的能力,亦即經得起打擊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