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本能夠改變你的腦袋,帶你走向財富自由的好書!
發掘這本書的緣起,也是因為收聽洪雪珍的直播專訪。聽完闕又上老師在節目中的分享,有如大夢初醒,也如獲至寶,馬上推薦給身邊的親朋好友,同時也認真的把書拜讀了一遍。
書中提到了很多投資的觀念,以及很受用的理財建議,其中有三大重點,是我覺得非常受用,也非常的實際:
先有投資哲學,才有規畫,再談操作
投資的本質和精神,是讓全球一流的企業家為你幹活
致富用不著在每一個完美的時間點進出和華麗轉身,使用有市場代表性的指數型基金,在合理的時間內,「參與」比「選擇時機」重要,否則股市再行,你不參與也不行
關於投資哲學
多數散戶的特性-小賺大賠
我們可以回想看看自己在投資路上的經歷,在買股票的過程中,不管是基本分析派或是技術分析派,尋求的都是在「好的買點」買進「好的股票」,期望在「好的價格」賣出,賺取豐厚的價差。
可惜,只有天知道明天股市的漲跌,一旦市場的走向不如預期的時候,我們往往會手足無措,亂了分寸,最後追高殺低,小賺大賠。
這就像是專業投資者,班-卡爾森(Ben Carlson)所說的:「不管你執行的策略是什麼,只要碰上它不管用的時候,你的信念一定會遭受嚴厲的考驗,在那樣的時刻,你的投資哲學應該能夠適時幫上一點忙」。
投資哲學的重要性
正如投資作家,瑞克-菲力(Rick Ferri)所說,哲學是通用的,策略是個人的,而紀律是必要的。
「哲學第一,策略第二,紀律第三」,三者是成功的投資關鍵。
哲學的思維有助於我們避開人云亦云,從眾的不理性行為。如果沒有自己的投資哲學,就不可能執行投資組合的進攻計畫,也無法以此信念作為投資的指南。
但信念或哲學,不經過一番考驗,也無法鞏固,闕老師認為,最少要經過兩個牛市和熊市的循環,才能找到自己的信念或投資哲學。不過,透過大家閱讀和思考,還是有機會縮短時間的。
大量閱讀投資大師在成功投資方法的提醒,常會有殊途同歸或相同核心論述之處,這些很可能就是大師們的投資哲學或通關密碼。
讓全球一流的企業家為你幹活
因為創業過,所以我知道創業有多辛苦,壓力有多大。
創業需要全心投入,不但需要資金,也需要硬實力、軟實力來構成競爭力。創業成功可以挖到一座金山,但是失敗也會耗掉你的第一桶金,甚至負債累累。
如果不適合當創業家,又想要享受創業的成果,買進股票,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。買進股票,就是間接當老闆,和公司的擁有者一樣可以賺錢,不但如此,還可以世代相傳。加入全球的經濟成長,也和資本主義的強大引擎掛勾,是邁向財務自由的重要一步。
對於還沒有擁有股票的人,應該思考這項投資工具的利用; 對於已經可接受的人,面臨的挑戰則是,如何用正確的策略、正確的方法,化繁為簡,達到簡單、有效、安全的投資。
和有才華的企業家同行,是資本主義者源源不斷獲利的密碼!只要買進Facebook的股票,你就可以和佐克柏共同享受Facebook的經營紅利囉~~
參與比選擇時機重要
投資股市,找尋完美的時機進出點,是許多人裏足不前的迷思。
其實,投資指數型基金,例如美國S&P500指數基金(SPY),持續有紀律的付出,短時間並不必理會股市的回應,也用不著在完美的時間點進出,只要給它一段合理的時間,就算是碰到50%下挫的股災,最終依然可以獲利。
書中舉了兩個例子,第一個例子是在1970-1990年間,每年固定投資5000美元,20年下來總共投資10萬美元,「每年都買在當年最高點」與「每年都買在當年最低點」的投資報酬比較:
結果發現,運氣極差,每年都買在最高點,20年後的帳戶金額為400,017美元,成長3倍。而運氣極好,每年都買在最低點,20年後的帳戶金額為505,616美元,成長4倍。這樣的差距,似乎沒有大到非得要找到最低點才進場。
另一個例子是1994-2013年,一樣的結果,最幸運和最倒楣的進場時間點,最終的差異並沒有想像中的大,完美時機點進出才能獲利的迷思,就此解除,不再是投資獲利的唯一考量。
對於投資具有市場代表性的指數型基金來說,「關鍵是時間,不是時機」
除了上述我覺得很受用的3個觀念之外,其實書中也提到很多其它很實用的建議,例如「如何做資產配置」、「如何存到第一桶金」還有一些「實務上的投資方法」等等。
想要盡早財富自由的你,千萬別錯過這本好書!
博客來連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