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追求夢想,擁有自己想要過的人生,是每個人都夢昧以求的事。創業就像養育小孩一樣,在旁邊的人大多只能看到表像,背後的辛苦和內心的艱熬,是必須真正走過一回才能感受和體會的。
回顧我第一次的創業路,有三件事是我認為當時應該要先注意的,這三堂課,可以說是花費了上百萬所學來的經驗,希望這個回顧的分享,能夠帶給想要創業的人一些參考,並且也藉此再次提醒自己,將來如果再次走上創業路的時候,務必要記得這三件事
1.永遠要先有市場
創業教會我的第一件事,就是永遠要先有市場,必須要先知道市場在哪?客人在哪?
絕大多數的創業者,尤其是工程研發背景的人,最容易犯的錯就是「東西做出來才想辦法賣」
常常,我們會自以為自己所設計的產品,潛力無窮大,總覺得只要努力把產品做好來,就可以開始過著賺錢發財的創業大夢。
很可惜,現實非常殘酷,一個好產品要能夠銷售,還是要從需求出發才行,完全沒有市場基礎的創業,不能說沒有機會成功,成功的機會或許還是會依稀存在,但是保證會非常非常辛苦,若是沒有堅實的財力支援是很難走得長久的。
下面就是最常見的錯誤路徑
錯誤的路徑: 想法產生 –> 設計產品 –> 生產 –> 找客戶銷售
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,愛D菇曾經有一個失敗的產品,就是保健食品。
當時由於公司的營收一直拉不起來,還處在月月虧損的狀態,所以就開始想著能如何擴大產品線,找機會把營收再拉高。從公司經營主軸的「菇」和「維生素D」來思考,我硬是想出了「含維生素D鈣粉」的這個產品,並且一頭熱的做實驗、找代工廠、設計包裝,很樂觀的認為這個新產品可以為公司帶來額外的營收來源。
不過,現實的狀況是,花錢做了小批量的成品出來之後,完全推不動。經過幾個月的掙扎,最後決定認賠放棄。因此,在真正走進市場之前,確認市場這件事,是非常重要並且必要的功課。
2.在大量投入資源前,要先試著證明「假設為真」
第二堂重要的課,就是要先試著證明所有的「假設為真」
在真正開始創業之前,絕大多數的「準創業者」,通常都胸懷大志,心懷美好的事業藍圖,總覺得前途一片光明。
在開啟一個事業之前,基本的財務規畫是不可或缺的工作,在投入資金之前,必須要先盤點事業在營運的準備期、創業初期所需要的資金和現金流,因此需要建立一個簡單的營運試算表,估算現金流量以及損益狀況。
在創業之前所建立的預估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,通常都會有一個盲點,就是過於樂觀,會過於相信所有的「假設」為真,其中最常犯的錯就是「高估營收」、「低估費用和成本」。
舉例來說,假設我今天要開一間飲料店,我會先預估每月的營收以及每個月的費用和成本,例如:
- 營收:每天賣150杯,每杯平均單價45元,一個月開店30天,營收 = 45 x 150 x 30 = 202,500
- 成本:假設平均物料成本佔30%,則成本為 202,500 x 30% = 60,750
- 費用:店租1,5000,水電費10,000,其它雜25000,1個正職員工35,000,1個工讀生25,000,總計90,000
依照如此假設,每個月粗估的營利就會是202500 – 60750 – 90000 = 51,750
通常估算到這邊,如意算盤大概就會這樣打:
去籌個150萬來加盟一間飲料店,然後請一個正職員工跟一個全職工讀生來顧店,每個月可以賺51,750,心想太爽了吧!然後就馬上去開了一間,結果大概可能半年就關門大吉
為什麼呢?
因為沒有先去驗證假設為真
在上面的估算中,最重要的預估,就是營收的預估。在真正投入事業之前,多數人會過於樂觀的估算營收,但是通常頭洗下去之後,才會發現事情完全不是所想的那樣。
「奇怪,怎麼都沒什麼客人進來?」
「傳單發很多了,怎麼都沒人打電話來訂?」
「上個月生意還不錯,怎麼這個月這麼差?」
實際開始創業之後,每天都會發現很多現實與想像不符的地方,有些可能馬上修正,有些則會嚴重影響現金流,但其實,有些事情應該是要在投入之前先設法驗證的。
上面所假設的「每天賣150杯」,就是一個最需要驗證的假設,一旦這個假設的正確性確認了,事業的風險就可大大降低,反之,路會走得很艱辛。
3.盤點資源,建立團隊
創業必須注意的第三件事,就是盤點自己手上的資源,盡可能在創業的初期,盡早將資源整合,並且建立戰鬥團隊。
經營一個事業,需要處理的大小事真的很多,每一件事對於一個新創的事業來說,都是從零開始的工程,不論是大方向或是小細節,都需要創業者一點一滴去完成。
然而,除了「資金」之外,「時間」更是創業者最珍貴的資源,創業者必需要妥善規畫自己的時間分配,盡可能將不需要自己親力親為的事情「發包」出去,因此,盡早建立起自己的戰鬥團隊是十分重要的。
有了團隊能夠各司其職,創業者也才能夠真正有更多的時間和心力,去著眼在大局上,盡可能讓事業及早步上軌道。
以上是我在第一次創業中所學到的三堂重要的課,分享給想要創業,或是即將創業的你,希望能有所幫助~~